一、经济特性及市场前景简述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生长快,材质好,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翘不裂,耐腐性强,加工容易,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器具、造船等各方面,近年虽然小径材市场低迷,但中、大径材销路仍好,今后要培养中大径材杉木为主。
二、生态学特性
常绿乔木,高达30米以上,胸径可达3米。杉木是我国分布较广的用材树种,东至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及台湾山区,西至云南东部、四川盆地西缘及安宁河流域,南自广东中部和广西中南部,北至秦岭南麓、桐柏山、大别山。在这个范围内有大面积的杉木人工纯林,也与马尾松、毛竹及其它阔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林。杉木垂直分布的幅度也相当大,并随纬度和地形而有变化。广西主要分布在800以下的丘陵山地,柳北山区海拔1200米左右的局部山区也生长良好。杉木在红壤、黄红壤、黄壤上都能生长,但以黄壤上生长较好。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酸性反应、肥沃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山脚、山冲、谷地、阴坡等地杉木生长良好,在深山区,坡向对杉木生长的影响就小得多,不论阴坡阳坡都能生长很好。较喜光,幼苗对光敏感,幼树稍能耐荫,壮龄速生阶段要求光照充足。
三、树种生长数学模型
年龄 |
胸径(cm) |
树高(m) |
材积(m3) |
2 |
|
2.18 |
|
3 |
|
3.65 |
|
5 |
8.3 |
6.17 |
0.0194 |
9 |
12.0 |
9.80 |
0.0631 |
13 |
14.2 |
12.00 |
0.1025 |
18 |
15.6 |
14.20 |
0.1381 |
四、造林技术
4.1种苗
4.1.1 杉木造林良种化
用广西融江流域优良种源造林,材积遗传增益可达到46.7~54,9%;用融安西山林场营建的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良种造林,材积遗传增益更高。
4.1.2 采种
当球果由青变黄,果鳞微裂,种脐无白点,胚芽淡红,种仁无白浆时即可采摘。一般在“寒露”到“立冬”间。可用采种钩摘取,树冠中上部的球果质量好,应尽量采集。球果采回后立即摊晒,待种子脱粒后及时进行收集,除杂提纯,适当晒干,用麻袋等装好,放在通风干燥屋内保存。
4.1.3 育苗
山区育苗应选坡度平缓的杂木林地或老荒地,深厚肥的沙壤土,背风的半阴坡或只有半天日照的山垄山窝地。丘陵平地育苗可选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水稻田,避开积水地。细致整地,施足基肥,土壤消毒,筑床,床面宽100_120厘米,高20_30厘米,床面要平整,土块要敲细,稻田育苗时,宜于床面铺1.5_2厘米的黄心土,以减少病害和杂草。播种一般采用春播,最迟不宜超过3月下旬;也可冬播,在12月至翌年1 月上旬为宜。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每亩用种5_6公斤,撒播每亩用种6_7公斤。播种前种子需经过水选和消毒,消毒可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30分钟,倒去药液,封盖一小时后播种。播后用细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厚约0.5厘米,上面再盖干茅草。
当幼芽大部分出土、下胚轴转青时,要分批适量揭草,揭草可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及时除草松土,追肥,苗高5_6厘米应开始间苗,以后看生长情况及苗木密度再进行一至二次,最后一次定苗在7_8月间,定苗密度视苗木规格要求而异,一般每平方米保留100株(每亩4万株),条播的每米长条保留20_30株。注意排水防涝,做好病害防治。
五、造林
5.1 搞好规划:选择杉木造林地要做到适地适树、合理布局,不宜强求集中连片,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进行片状或带状混交,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病虫害蔓延发展。
5.2 块状整地:为减少水土流失并能使林木正常生长,一般情况下,应以块状整地为主,造林后结合除草松土,逐步扩大,改善土壤条件。穴的规格为40×40×30cm。
5.3 造林密度:必须从杉木生长特性、立地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作全面考虑,原则上立地条件好的宜种稀些,而条件差的宜密些,以2米×2米或1.67米×1.67米即167~240株/亩为好,造林后10年内,林木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都较大。
5.4 造林方法
杉木造林有实生苗造林、插条造林、分蘖造林等,实生苗造林是主要的造林方法。造林时间以冬末春初(12月至翌年2月)为好,选择阴天栽植。适当深栽,防窝根。
六、幼林抚育
“三分造、七分管”,造林后头3年除草松土是关键,每年2次,分别在5~6月、8~9月间进行,中耕深度10cm左右,同时结合清除萌蘖条。
七、抚育间伐
始伐期一般在8~10年,间伐强度为30%左右,(按株数计)间伐后保留0.6~0.7郁闭度;第2次间伐期12~15年,间伐强度据立地条件情况保留主伐株数。Ⅰ类80~120株/亩,Ⅱ类120~140株/亩,Ⅲ140~160株/亩。
八、主伐期
主伐年龄一般要求达到数量成熟和工艺成熟,由于各地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不同,杉木生长发育性状不一,一般21~30年。
九、病虫害防治
杉苗猝倒病(立枯病):及时喷洒1~3%波尔多液或70%敌克松500~800倍液,也可施用苏化911、苏农6401、敌克松药土,用量1~1.5公斤/亩,按1:200~300的比例拌和细土,均匀撒在苗床上。撒生石灰能控制杉苗后期发生的叶枯型立枯病的蔓延。
十、杉木林二代更新改造
利用杉木第一代萌芽更新营造不同类型的混交林。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在杉木迹地上采取杉松混交、杉阔混交、杉竹混交。即栽阔、松类等并留杉(萌芽)是杉木迹地更新改造较理想途径,借此优化林分的群体结构。其方法:在杉木迹地进行第一代萌芽更新的同时,隔行营造其它针、阔叶树种,10年左右杉木萌芽砍伐后作为主要替代树种,不但经济价值高,还能达到改良土壤之目的。
十一、工程造林施工设计表
每亩需苗量、整地挖穴用工量、栽植用工量、幼林抚育用工量表:
造林密度
(米×米) |
需苗量
(株/亩) |
整地挖穴用工量
(工/亩) |
栽植用工量
(工/亩) |
抚育用工量
(工/亩·年) |
1.67×1.67 |
240 |
4 |
1 |
2 |
2×2 |
167 |
3 |
0.8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