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这些风俗你懂吗?
- 字体大小:[小
- 中
- 大]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代表性、历史特别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节日。三月三的一些风俗你真的懂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也希望这些传统文化都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赶歌圩
只要一说起壮族三月三,唱山歌、赶歌圩就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二、抛绣球
壮族姑娘手中的绣球,由十二个花瓣连接成一个球型,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有流苏和其他装饰的小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三、制作无色糯米饭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四、碰彩蛋
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
五、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六、抢花炮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七、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铜鼓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壮族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