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打造城市的诗意栖居——柳州市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三年纪实
- 字体大小:[小
- 中
- 大]
2018年,“公园城市”建设理念首次提出,这不仅是我国城市建设理论的一次升华,也为我市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建设指明了方向。2020年,柳州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广西首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和深切期望。3年来,柳州紧紧结合本地实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城市自然环境为本底、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打造一个山、水、城、人,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城市。如今,柳州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在加速成形成势,并开创了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发展的城市建设发展新局面,市民的幸福生活变得可见可感可触。
截至今年,全市共建成绿化覆盖面积11347.60公顷;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39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5.05%;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率100%。
决心坚如磐石 以人为本建好公园城市
柳州的秋天有多美?如诗如画。市民、游客漫步柳州街头,可看到粉色的美丽异木棉肆意开放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绿树成荫,柳江河上黄色的游船缓缓驶过,蓝蓝的天空飞过一群群白鹭……
若要问柳州公园城市建得好不好,它们便是最直观的“答案”。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再到“公园城市试点”,每一块金字招牌中都能看到柳州坚如磐石的决心和思路清晰的足迹。2020年柳州获得公园城市试点资格后,迅速成立了以柳州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各部委办局共37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柳州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在小组的牵头下,我市相继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率先全区出台了《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最大的亮点是,发展思路由‘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重点打造和完善公共游憩绿地体系和良好景观环境的生态城市,不断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唐云阳介绍。而这个清晰的规划思路、目标和举措也体现在之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上。试点前期阶段,我市先后完成了《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莲花山区域大地景观规划》《西外环绿化景观环境提升改造规划》等城市设计,切实将生态价值、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城市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之中。
其中,为我市公园城市试点建设量身定做的《柳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让我市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公园体检的城市,该规划还获得2022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类一等奖。
创新公园场景 共画一个绿色“生态圈”
秋天悄悄将夏日酝酿已久的燥热吹散,给人带来一丝丝凉爽,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成为市民最喜欢的休闲地方。市民陈福民家住柳北区,家门口便是白沙路与潭中中路交会处的小游园,他每天上午都喜欢到这里与其他老人下象棋和健身。
建设“口袋”公园是我市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2020年,市林业和园林局开始对全市街道游园及公园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摸排出多处可利用的城市微小空间及闲散角落,进行绿地、小游园及公园景观的提升改造。除在有条件、可拓展的绿地建设“口袋”公园外,我市还结合城市文化特色和区域的地形地貌对绿地小游园进行改造,并以同步建设绿道的方式,将一个个“珍珠”般的绿地小游园,串成风景线,让市民在“15分钟生活圈”内,既可以欣赏美景,又能休闲娱乐。
柳江河岸也是公园城市建设的“画板”之一,我市沿着河岸道路倾力打造了“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市民漫步柳江沿岸,可以看到巨大的人工瀑布群、喷泉景观、赵家井、抗洪纪念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景观。一边是大手笔的规划,一边是“工笔画”的精雕细琢,配合柳江沿岸的人文景观,柳州巧用“画笔”画下了粉色的紫荆花海、美丽的紫薇、红黄交色的水杉和红艳的三角梅……让市民人在城中走,如在公园游,一年四季有景赏。
绿化景观、“口袋”公园、道路建设、矿山改造、优化老旧小区绿化环境……结合柳州盆景城市的独特个性,我市以“扩量、提质、树品牌、创特色”的城市建设方针,让一张张“规划图”逐渐变成“实景图”。目前,全市共建成综合公园31个,专类公园17个,社区公园37个,小游园71个。
小标)积极践行“公园+” 共建共管共享新成果
“这个月可以在柳侯公园欣赏到兰花,大家周末公园见……”今年50多岁的市民蒙霞,退休后每个月最喜欢的事就是和姐妹相约到公园里赏花、拍照。今年,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全市开展“一月一花事”活动,陆续在不同公园推出茶花、非洲芙蓉、杜鹃、月季等各类主题花展,让市民月月有花看、季季有景赏。
坚持共享理念,我市还在持续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同时,以人为本,建绿为民,让市民尽可能地亲近绿色,享受绿色生活,而免费开放公园便是践行共享理念的第一步。在柳州,百姓有一份专享的“免费清单”:2007年,市属公园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2017年起,实行城市道路停车场(点)临时停车1小时内免费、城市公共自行车两小时内免费使用、博物馆免费参观……
在公园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我市还结合公园和文化特色,积极践行“公园+”理念,不断探索城市公园建设与教育、文化、旅游等功能融合的模式,让公园与城市结合得更紧密、不断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公园+花事”。今年全市形成11个大主题花卉展览,打响了“花事月历”品牌。园博园花海、雀儿山公园花田、龙潭公园春花岛等营造百花争妍的花潮盛宴景观,每年吸引区内外游客近百万人。花事活动还多次获得中央电视台报道,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
“公园+科普”。2020年以来,我市各大公园广泛开展花卉植物、民族文化等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普活动801次,参与人员约51万人。在活动基础上,公园还不断拓展科普的范围和内容深度,将“公园+科普”打造成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范围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科普品牌,进一步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园+文化”。我市深入挖掘公园文化,结合各公园特色陆续推出“公园+民俗文化”“公园+红色文化”“公园+同心文化”等多种形式的“公园+文化”模式,通过开展民俗风情体验活动、打造精品红色路线、建设法治文化设施等方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完善公园景观特色,引起市民、游客对柳州的文化共鸣。
为让市民参与公园城市建设,我市还开创性地实施市民园长制度,打造“行业+社会监督”平台。目前,全市21家公园启动了“市民园长”招募,共招聘84名市民园长及52名园长助理共同参与公园精细化管理。施行该制度以来,市民园长向公园提出了可行性建议86条,参与公园各项活动278次,真正实现了“共建共管共享”。
澎湃发展动力 生态与经济发展并行
今年“双节”期间,柳州持续火热。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55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37亿元。其中,鱼峰公园、龙潭公园、柳侯公园等“网红”打卡点接待游客创历史新高。
以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公园城市区别于传统城市发展理念的鲜明标志,更是生态文明时代营造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为坚持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市林业和园林局在生态修复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植树造林,通过实施绿满龙城、生态乡村、调整树种结构、生态扶贫等绿色工程,建立“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等协作配合机制,让柳州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种下绿树带来好山好水好风光。每年春天,近30万株洋紫荆竞相开放时,连片的“粉色海洋”会引来无数游客。建公园、种新树,也要保护古树。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古树名木过度硬化专项整治行动、古树名木认养等活动,对城市、乡村、森林里的古树名木进行治理和保护,并让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深入人心,为我市更多古树名木的“养成”创造条件,为柳州后续发展留下殷实的“绿色财富”。
生态本底愈加厚实,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活力澎湃,市民生活更加美好——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风景,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